找到相关内容25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人伦道之常规。理学家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如何修心养性,如何“存天理,灭人欲”,如何成贤作圣,其出发点和落足点仍然是“人”。   总之,儒家学说在相当程度上是一种关于人的学问,是关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学说,...天下者,兴利也。”(《春秋繁露·考功名》)降至宋明,理学家们更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四书”的地位。   宋明新儒学的学术重心,在于心性义理,讲修心养性、成...

    赖永海

    |人生佛教|儒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10/2213321546.html
  • 近现代“人生佛教”与儒家的“人本”哲学

    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但是,理学家“推明天地万物之原”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人”,说明“人性”,说明人伦道之常规。理学家千言万语,无非教人如何修心养性,如何“存天理,灭人欲”,如何成贤作圣,其出发点和...《大学》抬到“四书”的地位。  宋明新儒学的学术重心,在于心性义理,讲修心养性、成贤作圣。但是,修养到什么样的境界,才成其为圣贤?朱于认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不是块然守定这事物,在一室独坐便了,...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4140765.html
  •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仪轨拓展丰富了我国饮食行为方面的功能作用,即除了通常的疗饥、求营养、求滋味、交谊应酬、养生之外,还被赋予了祭祀、修心养性及教化的功能,文化韵味浓厚。难怪理学大师程颢游定林寺时,目睹僧人威仪济济,进退合...世界各国,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尤其在日本,僧人们将饮茶与修心养性、人际交往等结合起来,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茶道”,体现了茶与佛教特有的“血缘”关系。 ...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5845460.html
  • 佛教与社会运动

    从事社会运动,行之有年,从未离开“争议性人物”之角色。争议性,大概就是社会运动者的宿命吧!许多佛教徒与社会人士都认为:出家人就是要修心养性,参禅念佛,何苦沾惹俗尘?也有人虽认可...就是在面对既有的社会偏见、既有的错误思想、既有的恶劣行为,作温和而坚定的观念挑战,这绝对不只是个人的修心养性,而已是一种社会运动。   第二、大乘佛教强调“严净国土,成熟有情&rdquo...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549844.html
  • 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详细内容

    修身养性达到道。人能解脱外形而显现他的真正本质。他能进入仙境,他能飞跃,能改变体形,能生命永恒,青春长驻。他还能跃人天空而随心所欲”[4](60)。这种道教在修心养性和施展魔术上所描述的超人特性上似乎...文化影响是不可能的。反映于回回学术著作中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可能完全免于苏非主义的影响。在阿訇的宜教小册子中介绍修心养性和坚定重振伊玛尼时,就有苏非主义和道教思想的中和内容:  道之初境,先守八德:四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4553242.html
  • 圣法法师著:世界真奇妙(一)

    德行都圆满了才能成就佛道。  修行欲修心养性,打坐欲‘明心见性’。必须先了解心,到底人的心在那里?有人说,心在大脑里;有人说,心在心脏;有人说,心在全身的神经系统。有说外面的境才引起我的心。有说心去...,仁慈与奸诈,皆是过去生生世世以来的积习。常常起善念做善事或修心养性。即善性的由来,常常起恶念、做恶事、勾心斗角,即恶性的由来。那为什么会起恶念呢?云何不常常起善念?这也是过去,生生世世以来的积习。...

    圣法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2942843.html
  • 清季云南回回学者对伊斯兰教和佛教、道教的比较研究

    ](60)。这种道教在修心养性和施展魔术上所描述的超人特性上似乎与伊斯兰教的经典中所阐述的依赖于安拉的全能、无所不在、超验等属性格格不入。然而,民间伊斯兰教的习俗诸如“吹睹阿”(写有经文或祈祷词的纸片...。在这种社会环境里,当回回在进行跨文化区域的接触时,要想免于中国文化影响是不可能的。反映于回回学术著作中的思想和文化也不可能完全免于苏非主义的影响。在阿訇的宜教小册子中介绍修心养性和坚定重振伊玛尼时,...

    王建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2752024.html
  • 伏牛山云岩寺初探

    一契,带粮一斗八升。通前告争,取赎带粮将地,尽属常住,永远(官)业。庆无□词,以起争端。□以修心养性本纳僧之家法,而乃弃业捐生累讼数年,劳苦难喻,不适复古刹山场之□物,恐遗笑于后人也。为后人者可不观此...。”云岩寺僧人 “(良)以修心养性本纳僧之家法。”乔缙碑则强调:“心因境静,境逐心闲,可以修最上乘,解第一义。造乎其源,入乎无相,所谓转惑见为圆智,...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02061438.html
  • 禅宗与宋明理学

    倘说唐宋之际的“佛性论”所指的“佛性”多是披上一层佛性外衣的人性、心性,那么,程朱诸人所言之“天理”、“天命之性”则是一种天道化了的道德本体。宋明理学的“修心养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说法不同,实质...,由于理学家们多出入于释老,受隋唐之后注重心性的佛性论的强有力的感染,故往往把儒家的伦理哲学深化归结为修心养性的学说,从而使宋明理学成为与注重明心见性的禅宗佛性理论相表里的心性之学。本来是佛教批判者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83964437.html
  • 略论禅宗的中国化特色

    rdquo;,禅宗也不例外。以众生的解脱为最终目的的佛教,与讲究经世致用、以“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目标的儒学,在个人的修心养性方面可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哲学理论上也可以互为发明,但...ldquo;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也”(《孟子·尽心上》),“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第20章),要人通过修心养性以达到&...

    洪修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13365655.html